合作咨询热线:
400-123-4567
1月12日,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发布《驻马店市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力争到2025年,驻马店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通信网络、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领域快速发展,算力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突破,争创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样板。
《方案》提出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引领工程、实施融合基础设施赋能工程、实施创新基础设施突破工程。
支持河南省智慧照明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心脑血管药物重点实验室在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中能跻身入列,支持黄淮学院创建河南省工程防水与灾变防控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市重点实验室。
加快推进“中国药谷”(驻马店)研究院建设,围绕高端仿制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现代中药等开展研究工作。
支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牵头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豫南分中心,谋划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
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建省级创新平台50家以上,省级创新平台数量超过230家。
强化资金、人才、能源、土地、数据等要素保障,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平等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统筹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等政策工具,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
将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人才引进纳入市各类人才引进计划,落实人才服务保障相关政策。
驻马店市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构建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工作思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现代化驻马店建设的新基石,坚持“适度超前、全省领先,统筹布局、优序先干,政策引导、多元参与,建用并举、创新模式”,聚焦需要前瞻布局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新型基础设施,强化跨区域、跨领域协同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贯通,为实现“两个确保”目标提供坚强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通信网络、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领域快速发展,算力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突破,争创传统基础设施升级样板。
重点提升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水平,深化数网融合、算网融合和云边协同发展。
(一)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推进5G、千兆光网、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空天地一体化新型网络体系。实施“双千兆”建设工程,推动5G网络和10GPON(万兆无源光网络)规模部署,持续扩大千兆网络覆盖范围。实施信息通信提升工程,构建市内1毫秒算力时延圈。加速网络基础设施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改造和规模化部署。(责任单位:市通管办、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智能计算中心、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边缘云计算中心等,推动全市算力资源共享与算力设施协同,拓展其在精准医学、生物育种、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特色应用。重点推动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持续扩大电信运营商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的发展规模,力争到2025年全市标准机架数量达到1600架。(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大数据局、市工信局、市通管办)
重点推进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支撑经济社会智慧化运行。
(一)智慧交通基础设施。贯彻落实河南省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智慧高速、智慧港航、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设施等建设,打造协同便捷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在高速公路“13445”工程中同步部署智慧设施,持续推进沈卢高速沈丘至遂平段等智慧高速建设。全力推进国道107驻马店境东移改建项目,将其打造成我市“智慧公路”示范路。加快推进洪河航道新蔡至洪河口段智慧航道工程建设,加强航道运行状态智能化监测、数字化监管,提升航道系统服务和运行保障能力。积极探索智能网联及车路协同设施建设,依托省智能网联汽车云控平台,开展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规模化应用,争创车联网先导区。(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二)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依托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稳步推进数字化电网、智能充电网络建设。加快重点区域、重要输电通道、高压电缆隧道等智慧线路建设,构建变电站和换流站智能运检、输电线路智能巡检、配电智能运维体系,建成投用驻马店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打造全国重要的坚强智能电网枢纽。推动风光开发类新能源项目严格按照开发方案储能配比配置储能设施,鼓励已并网的存量新能源项目按照不低于装机功率的10%、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配置新型储能设施,鼓励电网侧和用户侧建设新型储能设施,支持工业、通信、金融、互联网等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电力用户因地制宜配置新型储能设施,鼓励党政机关、数据中心等重要电力用户建设一批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设施。加快完善覆盖全市的智能充电服务网络,重点围绕居民区、公共区域、旅游景点、县乡重要交通节点等开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推动智能充电桩进小区、进机关、进企业、进车库、进村居。力争2023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示范性集中式公用充电站县域全覆盖,到2025年累计建成充电桩1.4万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工信局、市文广旅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亿博电竞官网、市机关事务中心、市供电公司)
(三)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实施平台体系壮大行动和标识解析推广行动,争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建设和应用推广,到2025年力争培育1个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若干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形成覆盖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重点产业集群、重点行业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产业化应用模式,加快建立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通管办)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点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到2025年力争建成1个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建省级创新平台50家以上,省级创新平台数量超过230家。
(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前瞻引领型、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探索预研建设运行”的发展格局。围绕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关键技术突破,谋划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坝道工程医院建设,高标准建设水灾变模拟试验设施,聚焦水灾变孕育演化机理、水灾变与交变荷载耦合作用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打造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技术创新高地。支持中国农科院与驻马店市农科院合作建设豫南现代农业科研综合试验基地,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扛稳粮食生产主业主责,围绕驻马店农业特色产业,开展新品种、亿博体育官网入口app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不断提升驻马店市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农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科院、平舆县政府)
(二)重点实验室。推进省实验室建设,提升省实验室管理运行水平,实现实体化、常态化运行。支持河南省智慧照明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心脑血管药物重点实验室在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中能跻身入列,支持黄淮学院创建河南省工程防水与灾变防控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市重点实验室。(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持续推进农业领域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支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牵头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豫南分中心,谋划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重点开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白芝麻、优质食用菌等新品种培育工作,全方位提升驻马店市农科院产学研能力,为驻马店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科技支撑。加快推进“中国药谷”(驻马店)研究院建设,围绕高端仿制药、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现代中药等开展研究工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科院、市工信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强化市新型基础设施工作专班作用,统筹协调解决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构建1个提速行动方案、1个支持政策、N个专项行动方案的“1+1+N”推进体系,明确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重大项目、具体单位、有关地方。各县区要建立相应工作推进机制,在项目用地用能、公用设施配套、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服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二)强化项目带动。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加强应用场景开发,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引领性项目。强化项目调度,推动我市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谋划与项目储备,加快项目落地建设、竣工投运。
(三)加强政策支持。强化资金、人才、能源、土地、数据等要素保障,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平等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统筹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等政策工具,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将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人才引进纳入市各类人才引进计划,落实人才服务保障相关政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新基建决策部署,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支持重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豫政办〔2023〕3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印发了《驻马店市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若干政策》。
(二)提升算力应用水平。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支持算力应用。二是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三是支持行业型数据中心建设。四是支持算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储能设施。
(三)推进融合基础设施深度赋能。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支持智慧交通建设。二是加大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三是鼓励各类主体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突破发展重大创新基础设施。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三是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共用。四是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果转化。五是支持实验室、“智慧岛”等设施建设。
(五)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二是强化用地用能服务保障。三是壮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人才队伍。四是强化资金要素保障。